柳蘭是桃金娘目柳葉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約1—1.3米。莖直立,通常不分枝。葉互生,披針形,總狀花序頂生,伸長,花序軸被短柔毛,苞片線形,長1—2厘米,花大,兩性,紅紫色。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均含鞣質,可作栲膠原料。根狀莖或全草入藥,有小毒,能調經活血、消腫止痛,主治月經不調、骨折、關節扭傷。種子毛(種癭)可制入造棉?;ù蠖?,美麗,開花時間長,宜作觀察植物。嫩葉可當菜吃。
多年粗壯草本,直立,叢生;根狀莖廣泛匍匐于表土層,長達2米,粗達2厘米,木質化,自莖基部生出強壯的越冬根出條。
莖高20-130厘米,粗2-10毫米,不分枝或上部分枝,圓柱狀,無毛,下部多少木質化,表皮撕裂狀脫落。葉螺旋狀互生,稀近基部對生,無柄,莖下部的近膜至,披針狀長圓形至倒卵形,長0.5-2厘米,??菸?,褐色,中上部的葉近革質,線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,長(3-)7-14(-19)厘米,寬(0.3-)0.7-1.3(-2.5)厘米,先端漸狹,基部鈍圓或有時寬楔形,上面綠色或淡綠,兩面無毛,邊緣近全緣或稀疏淺小齒,稍微反卷,側脈常不明顯,每側10-25條,近平展或稍上斜出至近邊緣處網結。
花序總狀,直立,長5-40厘米,無毛;苞片下部的葉狀,長2-4厘米,上部的很小,三角狀披針形,長不及1厘米?;ㄔ谘繒r下垂,到開放時直立展開;花蕾倒卵狀,長6-12毫米,徑4-6毫米;子房淡紅色或紫紅色,長0.6-2厘米,被貼生灰白色柔毛;花梗長安0.5-1.8厘米;花管缺,花盤深0.5-1毫米,徑2-4毫米;萼片紫紅色,長圓狀披針形,長6-15毫米,寬1.5-2.5毫米,先端漸狹漸尖,被灰白柔毛;粉紅至紫紅色,稀白色,稍不等大,上面二枚較長大,倒卵形或狹倒卵形,長9-15(-19)毫米,寬3-9(-11)毫米,全緣或先端具淺凹缺;花藥長圓形,長2-2.5毫米,初期紅色,開裂時變紫紅色,產生帶藍色的花粉,花粉粒常3孔,徑平均67.7微米,花絲長7-14毫米;花柱8-14毫米,開放時強烈反折,后恢復直立,下部被長柔毛;柱頭白色,深4裂,裂片長圓狀披針形,長3-6毫米,寬0.6-1毫米,上面密生小乳突。蒴果長4-8厘米,密被貼生的白灰色柔毛;果梗長0.5-1.9厘米。種子狹倒卵狀,長0.9-1毫米,徑0.35-0.45毫米,先端短漸尖,具短喙,褐色,表面近光滑但具不規則的細網紋;種纓豐富長10-17毫米,灰白色,不易脫落?;ㄆ?-9月,果期8-10月。染色體數n=18。
毛脈柳蘭(亞種)與柳蘭的區別:莖中上部周圍被曲柔毛;葉多少具短柄(長2-7毫米),長9-23厘米,寬1-3.5厘米,下面脈上有短柔毛,基部楔形,邊緣具淺牙齒;花粉粒常較大(平均徑85微米),有三分之一具4或5孔;花瓣較大,長12-23毫米,寬7-13毫米;地理分布較南或與柳蘭生長同一山上海拔較低地帶?;ㄆ?-9月,果期7-10月。染色體數n=36。
生于中國北方500-3100米、西南2900-4700米山區半開曠或開曠較濕潤草坡灌叢、火燒跡地、高山草甸、河灘、礫石坡。
毛脈柳蘭(亞種):在中國北方生于海拔(50-)500-1700)(-2800)米,在西南部生于海拔(550-)1100-3600米。生境與柳蘭類似。
三、地理分布產黑龍江、吉林、內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寧夏、甘肅、青海、新疆、四川西部、云南西北部、西藏。也廣布于北溫帶與寒帶地區,歐洲、小亞細亞東經喜馬拉雅至日本,高加索經西伯利亞東至蒙古、朝鮮半島,以及北美。
毛脈柳蘭(亞種):產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山東(昆俞山)、河南西部、陜西、寧夏南部、甘肅東南部、青海東部、江西(廬山)、湖北西部、四川、貴州西部、云南西北部和西藏東部與南部。在亞洲也分布于堪察加南部、薩哈林南向日本、朝鮮半島,向西經喜馬拉雅達高加索與土耳其;在北美洲也廣為分布。
四、該種提示毛脈柳蘭(亞種)為多倍體,與二倍體(原亞種)柳蘭在中國甚至亞洲有廣闊的重疊分布區,由于其間基因交流頻繁,??梢娭虚g類型,故過去在亞洲常處理作一個分類群實體。實際上,它們不僅染色體倍性不同,且形態學(尤莖與葉脈的毛被、葉基部楔形等)、花粉學也明顯不同,從洲際宏觀范圍觀察它們的分布區也不同,故處理作不同亞種實體較為自然。
五、化學成分用Di-aionHP-20(Tsk),ToyopearlHW-40(C),MCIgelCHP-20P(Mitsubishi)柱色譜分離,經理化和波譜分析確定化學結構。結果從柳蘭全草70%丙酮提取物中分得9個鞣質類及其他酚性化合物,分別鑒定為3-氧-沒食子?;?D-葡萄糖(3-O—galloyl—D-glucose,I)、1,6-二-氧-沒食子?;?β-D-吡喃型葡萄糖(1,6-di-O-galloyl-β-D-glucopyra—nose,Ⅱ)、1-氧-沒食子?;?4,6-六羥基聯苯甲?;?β-D-吡喃型葡萄糖(1-O-galloyl-4,6-HHDP-β-D—glucopyra—nose,Ⅲ)、水楊梅丁素(geminD,Ⅳ)、英國櫟鞣花酸(pedunculagin,V)、特里馬素(tellimagrandinI,Ⅵ)、蝦子花素(woodfordinI,Ⅶ)、綠原酸(3-O-caffeoyl—quinicacid,Ⅷ)、沒食子酸(gallicacid,Ⅸ)。以上化合物均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得。
六、栽培技術柳蘭繁殖采用種子繁殖,也可分株和扦插繁殖。
1種子繁殖:
1).種子收集:每年9~10月,柳蘭蒴果成熟即可采集,把蒴果剪掉,放在地上,太陽一曬,蒴果開裂,種子出來,去掉雜質,將種子收集起來,即柳蘭播種材料。種子可干藏,翌年播種,播前溫水浸種12h,催芽5~7天,在20~25℃條件下約1周出苗。
2).整地作床:苗圃選在通風向陽山坡,播前進行細致整地,使土塊均勻,達到細、平、勻。并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,且灌足水,保墑使土壤濕潤。
3).播種:春播和秋播均可,多在早春進行??刹捎脳l播或撒播。每千克種子約有40萬粒。每公頃播種量為7.5kg,必須淺播,播完后,上面薄薄的蓋上土,種子易萌發。幼苗高5~6cm時分苗,經過1次分苗后于5月初定植露地。
2.扦插繁殖:在生長季進行扦插。主要作法是摘取帶頂芽的嫩苗,摘后即置入盛清水的提桶內,避免嫩芽萎蔫并防止污染。播時摘去下部葉片,密插入濕沙床或蛭石內,在全光照或半光照下,經常噴霧保濕,適宜溫度15~20℃,一般插后10~15天可以生根,約1個月可移到圃地或上盆種植。
3.分株繁殖:春秋兩季均可進行。春季將地下橫走根狀莖挖出,切割成若干段埋入地下,即可長成新的植株。在秋季柳蘭分株時,一定要帶好土球,上部分莖干可剪去一部分,目的是減少蒸騰作用,達到水分代謝平衡。采挖時不要傷根,帶好土,用袋子或花盆包裝,這樣有利于成活。分株完后,須經常保持濕潤,運到栽培地時,快速進行種植。種植好后,要灌足水分,搭好遮陰涼棚,這樣可大大提高苗木成活率。
4.栽培管理
1)播種苗5月份可定植;扦插苗9月份或翌年春季進行定植,株距30cm。柳蘭喜光、喜涼爽及濕潤氣候,因此,栽培時要注意多澆水,這樣有利于生長發育。柳蘭喜排水良好、肥沃和濕潤的土壤,因而可定期施肥及灌水。
2)定植后,可每10~15天澆水1次,施足基肥,在其生長期可追施稀薄人糞尿肥1~2次。這樣有利于生長、發育和開花結實。栽培適時澆水。柳蘭通常不分枝,可于花序形成前進行摘心,促使側枝萌發,則每一側枝頂端均可形成花序,并且可以矮化株形,大大增加其觀賞價值。開花后剪去上部花枝,促進新生分枝,可形成新花芽,繼續開花。柳蘭的管理較為簡單、粗放。
園林用途
柳蘭花穗長大,花色艷美,是較為理想的夏花植物。其地下根莖生長能力極強,易形成大片群體,開花時十分壯觀。它植株較高,極適宜做花境的背景材料。柳蘭作用插花,也很秀美。
繁殖培育:繁殖用扦插、播種或分枝。
醫藥價值
柳蘭全草味苦,無毒,有消腫利水,下乳,潤腸之功能。主治乳汁不足,氣虛浮腫等。如果用于下乳,只要用柳蘭全草燉豬蹄吃就可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