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紫荊
巨紫荊別名滿條紅,喬木。園林觀賞樹種。原產中國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廣東、貴州等地,是現存極少的鄉土樹種。
一、形態特征
巨紫荊開花植株
胸徑可達40厘米,高15米。因為巨大,又和常見的灌木狀紫荊相像而得名巨紫荊。屬速生植物,壽命長,葉心臟形或近圓形,葉柄紅褐色,花于3至4月在葉前開放,簇生于老枝上,花冠紫紅色,形似紫蝶,花期達半月之久。小枝灰黑色,皮孔淡灰色。與紫荊的綠色果莢不同,巨紫荊果莢呈暗紅色。
二、生長環境
適應能力很強,不耐寒耐旱,對土質要求不高,不論肥瘠均能生長。不怕水漬,喜好陽光。
三、分布情況
常散生于山坡、溝谷兩旁的天然雜木林中。河南嵩縣熊耳山、外方山和伏牛山北坡,野生分布較多,胸徑可達50厘米以上。在中國分布范圍狹窄,是現存極少的鄉土樹種。但近幾年,巨紫荊被逐漸引用到園林工程應用中,并成為園林應用中的佼佼者。
四、栽培技術
4.1繁殖技術
巨紫荊通常播種繁育,也可分株。種子發芽率為40%。方法簡單,只需將種子在60℃至80℃水中浸泡24小時后,將其沙藏催芽即可播種。當年苗平均高度1米左右,坐地苗翌年即能開花,第三年大部分苗木開花,較桃、梅等春花喬木而言可省去嫁接之勞,只要灌木狀紫荊適生的地區巨紫荊都可生長。喜陽光充足,畏水濕,較耐寒。宜栽植于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土壤上。如每年去除萌蘗,保持獨干,可成為喬木,開花更為壯觀。
4.2栽培方法
土肥水
巨紫荊成活后,科學合理的土肥水管理對其生長開花影響明顯。巨紫荊發芽后枝條速生期正值春末夏初干旱期,此期降水少,空氣濕度小,地面蒸發量大,缺水會明顯影響植株生長。此期應根據土壤含水狀況及時補充水分。正常年份澆水一兩次,較旱年份澆水兩三次,保證樹體健壯生長。進入雨季一般不灌水,特別干旱的年份澆水一兩次。進入冬季澆一次封凍水,萌芽前澆一次萌動水。保證巨紫荊植株安全越冬和及時萌芽。
巨紫荊幼樹期可間種經濟作物。間種作物前耕地不可過深,一般以二零厘米為宜,過深易損壞巨紫荊根系,影響其生長。間種作物后及時中耕除草,每季作物除草兩三遍,有利于土壤透氣保墑,便于間作物和巨紫荊生長。間作物收獲后及時翻地,既可殺滅雜草又可消除部分病蟲源。隨著巨紫荊林郁閉度增大,林內不宜間種作物。采用林間清耕管理的巨紫荊林,為降低管理費用,生長季節可用化學除草,保持林內無雜草。
巨紫荊幼苗對肥料需求十分敏感,生長季節施肥對植株生長具有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。除了高度增長提高了很多,地徑、冠徑和平均枝條長度較對照增長也十分明顯。
枝條修剪
巨紫荊萌枝力強,葉片碩大,易造成主干因枝頭下墜而彎曲,對培養通直的干形不利。在培養主干過程中,當枝條萌發后,可用竹竿綁縛主干,幫助主干垂直生長。第一年將干高一米內萌枝清除,雨前將主干延長枝綁縛于竹竿上,防止降雨過程中枝葉濕雨增加重量而導致主干延長枝風折。
第二年修除下部一輪至二輪枝條(或清除干高三米內大枝),對主干延長枝選中上部飽滿芽處截干,萌芽后抹去競爭枝,保留下部兩三個萌枝,促使主干延長枝健壯生長,當年主干延長枝可達二米。第三年按上述方法繼續截干修枝。當樹干分枝高度達到二.五米至三米、樹高五米至六米時,即可結束截干修枝措施,進入常規管理。
病蟲害防治
巨紫荊是一種抗病蟲能力較強的植物,多年來栽培未發現重大疫病和滅生性害蟲。在栽植密度較大時,個別植物易染葉部角斑病、葉枯病和枯萎病,害蟲有蚜蟲、褐邊綠刺蛾、大袋蛾等。
巨紫荊幼苗期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,一二年生幼樹未見發生病害,三年生以上大樹的葉片會發生角斑病、葉枯病。該兩種病害在雨季來臨的七月侵害葉片,發病葉片呈黃褐色至深褐色枯斑或枯葉,發病部位有葉緣向葉片中部侵染,嚴重時造成落葉,影響植株生長。
防治可參考以下技術:發病前的六月下旬向葉面噴布波爾多液,每兩周一次,雨后及時補噴;對發病植株可噴布百菌清、代森錳鋅、大生M四五等殺菌劑;冬季落葉后要清除病葉病枝;對危害較輕的蚜蟲、褐邊綠刺蛾、大袋蛾等達不到經濟危害程度一般不進行防治,達到經濟危害程度時,可葉面噴灑殺蟲劑進行防治。
五、主要價值
適合綠地孤植、叢植,或與其他樹木混植,也可作庭院樹或行道樹與常綠樹配合種植,春花秋景紅綠相映,情景非凡。
巨紫荊新品系列具有生長快、干性好、株型豐滿、適生范圍廣、抗病蟲害、抗逆性強、開花稠密等特點,享有“像法桐一樣高大、似櫻花一樣燦爛”的美譽,巨紫荊新品系選育及快繁技術研究的成功,為綠化、彩化祖國大地提供了一個較為完美的新品種,為園林設計師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素材,更為廣大苗木種植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商機。